墨竹工卡县思金拉措大地艺术共生展

墨竹工卡县思金拉措大地艺术共生展

2025墨竹工卡县思金拉措大地艺术共生展在雪域圣湖启幕

共生·共融·共绘西藏新篇

在世界屋脊的心脏地带,在拉萨墨竹工卡县的怀抱中,海拔5000米的思金拉措湖静卧于苍穹之下。这片被藏族人民尊为“财神百龙之王”居所的圣湖,以其摄人心魄的湛蓝湖面、倒映雪峰的明镜之姿和环湖密布的玛尼堆、猎猎经幡,承载着千年的信仰与自然的威仪。2025年6月15日,这片连接天地的神圣之境,见证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艺术盛典——2025“墨竹工卡县思金拉措大地艺术共生展”的完美绽放与圆满收官。活动于当日上午11时在圣湖之畔震撼启幕,至中午12时10分嘉宾有序离场,并于下午2时前完成全部撤展与场地无痕恢复工作,兑现了对这片净土的庄严承诺。活动 100% 使用可降解 / 可循环材料(1~2个月时间自动降解),保证场地100% 无痕恢复。确保活动不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本次活动以“共生·共融·共绘西藏新篇”为主题,在离天最近的地方完成了一次关于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和谐共生的壮丽艺术表达。它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深入灵魂的文化洗礼和生态宣言。在经幡摇曳中演绎“可触摸的生态美学“,传递时尚与自然的有机融合,跨越文化、地域、时代,诠释敬畏自然的可持续时尚理念,来让世界更加了解西藏自治区和墨竹工卡当地的非遗文化。

在短暂的时光里,五大核心艺术板块在思金拉措的天地大幕下,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艺术印记:1.  “植染”大地艺术展: 大地的诗篇,自然的轮回

艺术家们以思金拉措湖畔为天然画布,运用采集自墨竹工卡山川的植物染料,结合完全可降解的天然纤维材料,包裹石头呈现不同视觉色彩,创作出数座与雪山圣湖对话的巨型大地艺术作品。它们或如流淌的色彩长河,或似破土而生的生命图腾。活动期间,这些作品沐浴在高原强烈的阳光下,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它们已进入自然的降解周期,在高原的风雨和微生物作用下,悄然、优雅地回归大地,践行了“源于自然,归于尘土”的终极理念,成为“天人合一”哲思最动人的注脚

2.  在地艺术品展: 非遗的当代觉醒

墨竹工卡及西藏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时代光芒:

精妙绝伦的唐卡艺术在灯光下流淌着信仰的金辉。

錾刻繁复、寓意深远的藏族金银器(法器、饰品)闪耀着工匠的智慧。

造型古朴、质地厚重的黑陶与红陶器皿诉说着生活的本真。

温暖柔韧的织物展现着高原的生命韧性。

吸引了众多嘉宾长久驻足,赞叹不已。

拉萨市级直孔“朗霞”(氆氇帽)。

自治区级塔巴陶瓷。

国家级刺绣唐卡传承人米玛次仁展示刺绣技艺。

国家级直孔藏香。

3. “植染”雪域时尚秀:天地T台的永恒瞬间

以雪峰为幕布,以澄澈如镜的思金拉措湖面为镜面,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腹地,构建全球首个”会呼吸的生态秀场。由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携手国内顶尖设计师打造的“植染”华服系列惊艳亮相,完美诠释了可持续时尚的深刻内涵。

4. 藏地舞韵展演:撼动心灵的肢体史诗

墨竹工卡县本土歌舞团奉献了开场迎宾舞和非遗舞蹈。舞者们以充满原始力量与生命哲思的肢体,在稀薄空气中演绎藏族人民世代传承的故事,以抽象表达诠释自然元素——呼啸的风、飘落的雪、炽烈的光,这些高原特有的景象通过舞者的动作得以具象化,赋予观众无限遐想

墨竹工卡县舞团的舞者

文成公主舞蹈团的300名舞者盛装列阵湖畔,以庄严的仪式舞蹈诠释生命的轮回与族群的凝聚力。他们身着融入唐卡纹样、牦牛绒编织等非遗技艺的服饰,每一步都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许。这些服饰不仅展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与可降解的舞台装置相映成趣,体现了“文化传承不褪色,环保实践不停步”的双重追求。

文成公主舞蹈团的舞者

文成公主舞蹈团的舞者

申请世界吉尼斯记录的成功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艺术展成功申请了世界吉尼斯记录:Highest altitude outdoor art exhibition

“最高海拔户外艺术展”

2025墨竹工卡县思金拉措大地艺术共生展,在思金拉措的湖光山色间圆满落幕。

它短暂如高原的日光烟花,却永恒如神山的皑皑白雪。

它留下的是:

对自然最深沉的敬畏,

对文化最炽热的传承,

对“共生”最璀璨的诠释,

以及对未来最美好的期冀。

这场发生在世界屋脊圣湖之畔的艺术壮举,已成为一段永恒的传奇,激励着我们继续探索艺术与自然、传统与创新、人类与万物和谐共生的无限可能。

墨竹工卡,思金拉措,期待与世界的下一次艺术相遇!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