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动脉显担当,铁路货运助力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1至5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6.41亿吨,同比增长3.1%,日均装车量突破18万车,如同一股奔腾不息的“钢铁洪流”,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强劲动力。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铁路部门以高效运输保供稳链的担当,更是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的生动写照。

一、大宗运输保民生:从“煤龙”驰援到产业动脉

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电煤保供是民生考题。铁路部门开辟疆煤外运“绿色通道”,前5月发送电煤5.75亿吨,直供电厂存煤量持续高位,确保千家万户“清凉度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万吨煤列通过智能化装车系统快速发往华东;在山西大秦铁路,重载列车以“公交化”班列保障港口煤炭周转。此外,矿建材料、粮食等重点物资运量均实现超5%的增长,为建筑、冶金、农业等产业提供了“点到点”的运输保障。

二、服务升级提效能:从“公转铁”到“一单制”

如何让企业物流更省钱、更省心?铁路部门打出“组合拳”:一方面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河北某钢铁企业通过铁路物流总包服务,年运输成本降低15%;另一方面创新多式联运模式,如重庆果园港的“铁水联运一单制”,货物从长江水道到中欧班列全程“无缝衔接”,物流时效压缩20%。前5月,全国铁水联运集装箱量增长18.4%,物流总包合同覆盖9.79亿吨货物,印证了铁路从“运输工具”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型成效。

三、跨境通道促开放:班列飞驰联通世界

中欧班列“钢铁驼队”昼夜不息,中亚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23%,中老铁路跨境货运量突破250万吨……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数字化调度系统将换装时间缩短30%;在云南磨憨站,榴莲、铁矿石等货物通过“铁路快通”模式快速验放,实现“当天到岸、当天转运”。这些跨境大通道不仅稳定了全球供应链,更让中国制造“走出去”和国际商品“引进来”双向提速,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金色纽带。

16.41亿吨的货运量,是铁轨上跳动的经济脉搏,更是“交通强国”的坚实注脚。从保障能源安全到服务对外开放,从降本增效到绿色转型,铁路货运正以“硬核”实力托举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推进,这条钢铁动脉必将释放更大潜能,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文/王晓珑)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