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曾经邂逅未来这个山南姑娘用心编织了一个彩虹梦

从家庭主妇到淘宝店主,再到编织坊老板,次仁曲珍凭借胆识和智慧,在追梦路上勇敢前行。她为那些曾和她一样的人用心编织了一个彩虹梦。她和她们的故事在雅鲁藏布江畔静静流淌,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

30岁青春就要多折腾

“不甘心做家庭主妇,想出去闯闯,干一番事业。不想在小村庄里浪费青春。”2013年,山南姑娘次仁曲珍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毅然放下手中的针线,勇敢上路,到拉萨追逐梦想。那一年,她30岁,坚信青春有无数种可能。

在热闹的都市几经辗转,她决定自己创业。“到拉萨后遇到了一些朋友,他们知道我喜欢网购后,建议在淘宝开网店。我一想,既然能从网上买到内地的东西,也能把西藏的东西卖出去,就决定试试。”说干就干,很快,属于她的网店开起来了,主打家乡特色产品。

可是就在网店开得红火时,她做了一个让所有人不理解的举动——关闭网店,回村!“当时开网店确实赚了不少钱,可我每次回家乡收购产品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能帮很多群众把自己做的手工艺品卖出去,但量不是很大。而且,他们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导致产品上架速度满足不了客户需求。所以,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该回去,带着家乡父老一起做点事。”次仁曲珍道出了心声,“而且,我还年轻,折腾得起。”

2019年,带着满腔热血,次仁曲珍回到家乡山南市措美县波嘎村开办妇女编织坊。“招募的都是当地编织小能手,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家庭妇女。虽然时代的包容性越来越大,但是我知道,在相对落后的地方,她们想要成就一番事业要比其他人困难。以前我和她们一样,围着灶台、家人、农田转,没有经济收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独立的。所以,我想给她们一个机会和更多的可能。”

很快,编织坊里多了一个个更自信的笑容。次仁曲珍的梦想再次实现了。

40岁打破常规挑战不可能

从无到有,编织坊的发展离不开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编织坊里现有工人15名,平均年龄40岁,每个人都在用心付出。

不过,起初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阿佳们的编织手艺都很棒,但她们几乎没上过学,拘泥于传统思维,创新力不足,做出来的产品花样陈旧,一直打不开市场。而且她们对很多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低,不愿意改变。比如她们只做色彩鲜艳的氆氇(藏族人民手工生产的一种毛织品,可做衣服、床毯等)。我想打破惯常思维,做一些时髦的产品出来。”次仁曲珍回忆。

当传统遇上创新,当陈旧思维遇上年轻潮流,注定会碰撞出别样精彩。为了生产更多新颖、特色的产品,次仁曲珍去进修学习纤维艺术等项目,学成归来后,她耐心地传授给大家。“慢慢地,阿佳们接受了我的想法,尝试改变,从传统的氆氇到户外产品,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很快,我们接到了来自上海等内地大城市的订单,而且销量不错,大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非常有成就感。”次仁曲珍说。

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的产品。次仁曲珍摄

转变不只体现在产品种类上,还有大家的环保思维上。“编织用的纱线需要染色,传统染色要用到一些野生植物的根茎,过度采挖会对生态造成破坏。如果用矿物染料,排放的废水又会对土地造成污染,这让我很揪心,所以寻找能够替代的方法。”次仁曲珍介绍,“因此,我们尝试用一些果皮、蔬菜等做染料。比如核桃皮、菠菜、咖喱粉等。而且山南本身就盛产核桃,可以就地取材。很多蔬菜是菜市场不要的,还节约了成本。”

用果皮、蔬菜等染色的环保纱线。次仁曲珍摄

阿佳们平时非常注重环保。次仁曲珍摄

对颜色敏感的达娃旺姆,在编织坊主要做染色工作。她笑着说:“没想到菜叶子也能染出这么漂亮的颜色来,做这个工作,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听了曲珍的话,我还要去发现更多可以染色的材料。”

编织坊里的阿佳们越来越自信,她们的故事感染着身边更多的人。

次仁曲珍在设计新产品。

阿佳们在工作。次仁曲珍摄

五彩纱线织出灿烂梦想。次仁曲珍摄

75岁领到人生中第一份工资

冬日的雅江水依旧奔流不息,阳光洒进编织坊里,五彩梭线来回穿梭,阿佳们(藏语:对年长女性的尊称)一边忙活一边哼唱欢乐的歌曲。“我们这儿的特色就是欢乐。”次仁曲珍笑着说。

虽然编织坊一直在创新、进步,但是传统不能丢。次仁卓玛的梭织布艺技能是几十年功力的沉淀,她在这里担任老师的角色,倾囊相授。“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在家门口上班领工资,心里头敞亮了。现在我老了,但是这些手艺要传下去。”自从来到编织坊,75岁的次仁卓玛老人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75岁的次仁卓玛老人。次仁曲珍摄

看到母亲的改变,她的儿子非常欣喜,专程上门向次仁曲珍道谢:“是您让我的母亲领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在晚年焕发青春,知道自己没有被社会淘汰。真心感谢!”

51岁的阿琼,来编织坊之前过着独居生活,除了种地,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她特别热情,做饭手艺不错,所以担任我们的大厨。一个月工资3000元。”次仁曲珍介绍。多了一份收入,也收获了一份真情。知道阿琼独居,大家就让她住在编织坊,再也不觉得孤单了。

除了卖产品,次仁曲珍也心系十里八村的其他群众。“我们的原材料(羊毛、羊绒),都是从周边村子收购的。其实,以前很多老百姓家的羊毛要么自用,要么送人,几乎很少出售。现在他们可以送到我这里,市场价7元—10元/斤。”古老的纺织技艺与珍稀羊毛(绒)材质融合,是每一位阿佳用心编织的直抵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更是她们的五彩梦想。

在曲折的创业路上次仁曲珍没想过放弃。“阿佳们来到这里是满怀着希望的,我不能轻易放弃。我喜欢看到她们领到工资时开心的样子,喜欢她们自信满满的样子,也享受大家融洽工作的氛围。”次仁曲珍真诚地说,“每每看到那些五彩的纱线在机器和手指间一点一点变成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暗暗发誓:从曾经到未来,我们要走得更远,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